愛家公投日前通過中選會審查確定成案(案號10、11、12號),11月24日將和大選綁在同一天,於同一投票所進行全民公投。支持愛家公投的民眾認為國中、小不應實施同志教育,當然也有不認同者。且讓我們從輔導的角度來思考學校教育可提供的施力點。不能忽視同志學生的身分認同,但也不應過早下定論根據美國CDC(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2014年《國家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 1.6%的人認為自己是同性戀 。同志族群人數雖不多,但真實生活在我們的周遭,所以社會和學校教育不能忽視同志族群的需求以及身份認同。然而,在青少年族群中也有極高的比例從同性戀或雙性戀轉變為異性戀,學校應該如何才能有效幫助同性性傾向的學生呢?當學生處於性傾向混淆摸索階段時,師長切莫心急地貼上標籤或下定論,可以試著採取同理的態度,有耐心的陪伴其一起面對和度過,不應預設立場;有些學生可能在經過摸索後確定了自己的同性性傾向,但也有可能在轉換了生活情境之後由同性性傾向轉為異性戀者。教師在課堂授課時,與其著墨在區分和確認是否為同性戀或異性戀,更應該將焦點放在協助學生發展健康的人際關係、提升挫折容忍度、增進壓力調適能力及社交技巧,因為,不論學生的性傾向如何,健康的人際關係和自我調適的能力,都是決定其未來能否有彈性的面對生活或各方面挑戰和挫折的重要指標。考量到性別不安和同性戀可能面臨的風險,學校應予以個別輔導美國哈佛大學2012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對於自己性別的不確定(性別不安)是兒童遭受到性虐待和創傷後壓力失調的一項重要指標。荷蘭2008年也有研究指出,同性戀者有較高的物質濫用、情緒焦慮、情緒失調的比率。在這兩個政府大力支持同性戀的國家,同性戀者面臨的高風險比例不能僅由歧視或恐同一語帶過,而應探究其生活型態或心理健康狀態的危險因子。2017同志遊行(圖/取自ACP_3254@flickr)當兒童及青少年的性別認同不確定,或是同性性取向較為明確時,師長應展現接納的關懷態度,陪伴其度過可能會有的擔憂與適應階段,幫助學生接受自己的感覺、仍視自己為一完整的個體。同時也要留意其生活壓力和人際關係,注意生活中可能的危險因子,適時予以協助和個別的輔導,保護其免於關係中的剝削或自我傷害的可能;不應模糊性別界線,以免自我防禦力量尚弱的兒童青少年,輕易嘗試可能具有風險的生活型態。當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困境,或是在家庭、校園中出現危機時,師長便須評估轉介專業心理輔導的必要性,納入心理師的專業資源,共同陪伴和協助其因應心理困境,或是在團體輔導、家庭諮商中促進雙方的溝通和理解。針對不同的學生予以個別化的輔導和專業協助,才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接納自我、活出真我。在已有的性平基礎上,落實品德教育,更寬廣的尊重接納不同族群《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設立是為了避免歧視和霸凌,希望建立友善的校園環境。回顧過往,除了性別特質獨特的孩子之外,貧困、膚色、長相、身材、種族,都有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原因,《校園霸凌防治準則》也應運而生。然而,仍有許多民眾認為應從教育著手,避免玫瑰少年事件重演。在已有性平法和霸凌防治準則的基礎上,民眾的擔心,是否正反映出在教育體系中相當缺乏「品德教育」的落實呢?品德教育雖列為課綱議題之一,也規定融入各科,但教育部從未訂立清楚明確的核心價值/核心素養和能力指標/學習目標,以供落實和參照;也未設立品德教育議題輔導團,提供各級學校有效的品德教育資源和幫助。有鑑於教育體系中缺乏落實品德教育的系統機制,教育部應以全面提升學童的品德素養、落實品德教育為首要目標,在校園內輔以個別化的專業心理資源介入,不僅讓同性性傾向兒少能生活在友善的校園環境中、不用擔心受到歧視或欺凌,就連不同的種族、膚色、社經地位、身材、長相的學童也能在足夠友善的環境中一起被建造。讓每位學生皆能以更寬廣的心來理解不同族群、尊重彼此的差異、包容接納彼此的不同。(推薦閱讀:國中課本教性解放、人獸戀?同志諮詢熱線是約炮專線?揭Line瘋傳的「恐怖訊息」背後真相...)*作者為心理諮商師相關報導● 「同志家庭」有什麼不一樣?這個家庭讓你知道,幸福其實沒什麼不同!● 婚姻平權的「亞洲領先者」!台灣同志先驅祁家威入選歐盟「全球人權鬥士影片計畫」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gjjjdy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